我國是世界上的近視大國,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很高,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近期,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德國波茨坦大學等聯合研究小組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的體力活動和有限的屏幕時間,可明顯降低學齡兒童近視發生風險。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臨床實踐中的補充療法》雜志上。
研究小組以1423名5—13歲的中國學齡兒童為對象,通過對其父母的問卷調查,了解其睡眠、體力活動和屏幕花費時間,并根據加拿大24小時運動行為指南,分析其與學齡兒童近視發生風險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符合所有該指南的兒童比例相對較低,32.46%的兒童患有近視。其中,女童近視發生風險高于男童30%;父母無近視兒童的近視發生風險降低55%;與生活在農村的兒童相比,生活在城市或城鎮的兒童近視發生風險分別增加83%和60%。符合該指南中的睡眠時間指導原則的兒童,近視發生風險顯著降低50%;符合睡眠時間+屏幕時間指導原則的兒童,近視發生風險顯著降低53%;符合睡眠時間+屏幕時間+體力活動指導原則的兒童,近視發生風險顯著降低60%。
研究人員表示,堅持該指南的三項指導原則,即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含體育活動)和有效限制屏幕使用時間,對于預防學齡兒童近視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